导航菜单
首页 >  功能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 临床专业《人体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临床专业《人体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广西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大纲

《人体系统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BJ0107001)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学分:6分,总学时99,理论48,实验48,网络:3

一、课程简介

人体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的器官功能系统阐述正常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的科学。是医学重要的支柱学科之一,是医学生的必修课。授课时是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老师指导为辅进行教学的。

学习系统解剖学的目的是让医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与毗邻关系、生长发育基础上,才能正确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从而对疾病做出正确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医学名词中有大量的术语来源于解剖学,解剖学是学习医学各学科不可动摇的基石。系统解剖学与基础医学其他学科一样,也是不断进步、与时俱进发展的。

本课程涵盖大量的“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五性”即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适应性及“三特定”即特定的对象、特定的要求和特定的限制。在教学上采用课堂教学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课堂讲授要求采用启发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有些内容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学,同学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二级要求,即掌握和了解。对要求掌握的内容必须充分理解,牢记记忆,融会贯通。

本课程教学时数为96学时,理论课教学学时数与实验课教学学时数之比可安排为1:1。

二、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人体解剖学的研究范围和目的,解剖学的姿势、方位、切面和轴等术语。

2.了解人体的组成,人体解剖学的分科、解剖学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

人体解剖学的定义,人体器官的组成及系统的划分,解剖学的分科及学习方法,解剖学姿势和常用解剖学术语。

运动系统

【目的要求】

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教学内容】

运动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第一章骨学

第一节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骨的形态和构造。

2.了解骨的理化特性。

【教学内容】

骨的形态、构造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中轴骨

【目的要求】

掌握躯干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及以下主要形态结构;椎体、椎弓(椎弓根和椎弓板)、椎孔、椎管、椎间孔、棘突、横突孔、关节突、肋凹、肋沟、骶管、骶管裂孔、骶角、骶前及骶后孔、骶骨岬、胸骨角、胸骨颈静脉切迹、剑突和肋头。

掌握颅骨的名称、数目及以下主要的孔道和结构:眶上孔(或切迹)、眶下孔、颏孔、枕骨大孔、茎乳孔、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翼点、前囟、眉弓、枕外隆突、枕髁、乳突、颧弓、下颌窝、下颌头、下颌角、咬肌粗隆、鼻中隔、上鼻甲、中鼻甲、下鼻甲、上鼻道、中鼻道、下鼻道、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及开口,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内耳门、外耳门和垂体窝。

【教学内容】

椎骨、胸骨、肋。脑颅骨、面颅骨、颅的整体现、新生儿颅骨。

第三节附肢骨

【目的要求】

掌握上肢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及以下主要形态结构:

肩胛骨:肩胛冈、肩峰、关节盂,下角和喙突。

肱骨:肱骨头,肱骨大、小结节,大、小结节嵴,结节间沟、外科颈、三角肌粗隆、桡神经沟、肱骨滑车、肱骨小头、内上髁、外上髁、尺神经沟和鹰嘴窝。

桡骨:桡骨头、桡骨粗隆和桡骨茎突。

尺骨:鹰嘴、冠突、滑车切迹、尺骨头和尺骨茎突。

掌握下肢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及以下主要形态结构;

髋骨:髂骨、耻骨、坐骨、髋臼、闭孔、髂嵴、髂前及髂后上棘、髂结节,坐骨结节、坐骨棘和耻骨结节。

股骨:股骨头、股骨头凹、股骨颈、大转子、小转子、臀肌粗隆和股骨内、外侧髁,以及内、外上髁。

胫骨:胫骨内、外侧髁、胫骨粗隆、内髁。

腓骨:腓骨头、腓骨颈和外髁。

跟骨:跟结节。

【教学内容】

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手骨。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足骨。

第二章关节学

第一节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的运动。

2.了解骨连结的类型,关节的主要、辅助装置。

【教学内容】

直接连结、间接连结。

第二节中轴骨连结

一、躯干骨的连结

【目的要求】

1.掌握脊柱的组成(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的位置,关节突关节和腰骶关节),脊柱的生理弯曲和胸廓形态。

2.了解脊柱和胸廓与肋和椎骨的连接,胸廓的运动、寰枕关节、寰枢关节、钩椎关节的构成。

【教学内容】

椎骨间连结、脊柱、胸廓。

二、颅骨的连结。

【目的要求】

掌握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特点和运动。

【教学内容】

颞下颌关节。

第三节附肢骨连结

一、上肢骨的连结。

【目的要求】

1.掌握肩、肘、腕和桡尺间关节的组成、特点和运动。

2.了解胸锁关节和肩锁关节的构成和运动;了解手关节的名称和组成。

【教学内容】

上肢带连结和自由上肢连结

二、下肢骨的连结。

【目的要求】

1.掌握髋、膝和踝关节的组成、特点及运动。

2.了解髋骨与骶骨及髋骨与髋骨之间的连结;了解骨盆的组成、分部及性差;了解足关节的名称及组成;了解足弓的概念。

【教学内容】

下肢带连结和自由下肢连结。

第三章肌学

第一节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肌的起止、作用及肌的辅助装置。

2.了解肌的形态和构造。

【教学内容】

肌的形态和构造,肌的起止和作用,肌的配布,肌的命名,肌的辅助装置。

第二节头肌

【目的要求】

1.掌握咬肌、颞肌、口轮匝肌、眼轮匝肌的位置和作用。

2.了解枕额肌、颊肌的位置。

【教学内容】

头肌。

第三节颈肌

【目的要求】

1.掌握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及起止和作用。

2.了解舌骨下肌的名称和位置。

【教学内容】

颈肌。

第四节躯干肌

【目的要求】

1.掌握斜方肌、背阔肌、胸大肌的位置及起止和作用、膈的位置、孔裂和作用,腹肌前外侧群肌的层次、名称及纤维方向,骶棘肌的位置和作用。

2.了解肋间肌的位置和作用,腹直肌鞘的位置及组成,腹筋膜的名称,腹白线的构成,腹股沟管的位置、组成及通过的内容。

【教学内容】

背肌、胸肌、膈、腹肌。

第五节上肢肌

【目的要求】

1.掌握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位置和起止及作用。

2.了解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肩胛下肌和肱肌的位置和作用;了解前臂屈肌群、伸肌群各肌的名称和位置排列关系(其中掌长肌腱、桡侧腕屈肌腱、尺侧腕屈肌腱、指伸肌腱、拇短伸肌腱和拇长展肌腱的名称及位置需掌握)。

3.了解手肌的分群。

【教学内容】

肩肌、臂肌、前臂肌、手肌。

第六节下肢肌

【目的要求】

1.掌握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起止及作用。

2.了解其他下肢肌的名称、位置、分群及主要作用(其中半腱肌腱、半膜肌腱、股二头肌腱、腓肠肌、跟腱、胫骨前肌腱、长伸肌腱、趾长伸肌腱的名称和位置需掌握)。

【教学内容】

髋肌、大腿肌、小腿肌、足肌。

第七节体表的肌性标志

【目的要求】

掌握全身各部以下肌性、皮纹等标志;背纵沟、竖脊仉、胸大肌、腹直肌、腹股沟、咬肌、颞肌、人中、鼻唇沟、内眦、外眦、胸锁乳突肌、肱二头肌、桡侧腕屈肌腱、掌长肌腱、尺侧腕屈肌腱、腋前后襞、肘窝横纹、腕掌侧横纹、臀大肌、股四头肌、半腱肌腱、半膜肌腱、股二头肌腱、腓肠肌、跟腱、臀股沟、腘窝横纹。

【教学内容】

躯干部体表标志,头颈部体表标志,四肢部体表标志。

第四章内脏学总论

第一节概述

【目的要求】

1.掌握胸腹部的标志线及腹部的分区。

2.了解内脏的一般结构。

【教学内容】

内脏的一般结构,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第五章消化系统

第一节口腔

【目的要求】

1.掌握咽峡的组成,腭扁桃体的位置,舌的形态构造,腮腺的位置及腮腺管的开口部位。

2.了解口腔的分部,牙的形态、结构、出牙和牙式,下颌下腺与舌下腺的位置及腮腺管开口部位。

【教学内容】

口腔的构造和分部、口腔内结构,大唾液腺。

第二节咽

【目的要求】

掌握咽的形态、位置、分部、结构及各部的交通。

【教学内容】

咽的形态和位置,咽的分部和结构。

第三节食管

【目的要求】

掌握食管的位置及三个狭窄的部位。

【教学内容】

食管的位置和狭窄。

第四节胃

【目的要求】

掌握胃的形态、分部、位置和主要结构。

【教学内容】

胃的形态和分部,胃的位置和构造。

第五节小肠

【目的要求】

掌握小肠的形态、位置、分部(包括十二指肠的分部)及主要形态结构。

【教学内容】

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第六节大肠

【目的要求】

掌握大肠形态特点、分部和位置,阑尾的位置及其根部的体表投影,直肠的位置、形态、结构及肛管管结构。

【教学内容】

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第七节肝

【目的要求】

1.掌握肝的形态、位置及体表投影。

2.了解肝的功能。

3.掌握胆囊的形态、分部、位置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胆道的组成及开口部位。

4.了解胆囊的功能。

【教学内容】

肝的形态,肝的位置和体表投影,肝的主要功能,肝外胆道。

第八节胰

【目的要求】

1.掌握胰的形态、位置及胰管的开口部位。

2.了解胰的功能。

【教学内容】

胰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第六章呼吸系统

概述

【目的要求】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上、下呼吸道的划分。

【教学内容】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第一节鼻

【目的要求】

1.掌握鼻甲、鼻道、鼻中隔的位置。

2.了解外鼻的形态结构,鼻腔的分部,固有鼻腔粘膜分部。

【教学内容】

外鼻、鼻腔、鼻旁窦。

第二节喉

【目的要求】

1.掌握喉的位置,主要喉软骨名称,喉粘膜的主要形态结构,喉腔分部。

2.了解弹性圆锥和喉肌。

【教学内容】

喉的位置和结构。

第三节气管和主支气管

【目的要求】

1.掌握气管位置及结构,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

2.了解气管的分段。

【教学内容】

气管和主支气管。

第四节肺

【目的要求】

1.掌握肺的形态、结构、位置及体表投影。

2.了解肺内支气管。

【教学内容】

肺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第五节胸膜

【目的要求】

掌握胸膜壁层、脏层和胸膜腔、胸膜顶和肋膈隐窝的位置、胸膜的体表投影。

【教学内容】

胸膜。

第六节纵隔

【目的要求】

了解纵隔的概念、位置、分部(四分法)及内容。

【教学内容】

纵隔。

第七章泌尿系统

概述

【目的要求】

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教学内容】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第一节肾

【目的要求】

1.掌握肾的形态、位置和内部结构。

2.了解肾的被膜。

【教学内容】

肾的形态和位置,肾的被膜和肾的内部结构。

第二节输尿管

【目的要求】

1.掌握输尿管的分段及三个狭窄的部位。

2.了解输尿管的走行位置和毗邻。

【教学内容】

输尿管的位置和毗邻,输尿管分段与狭窄。

第三节膀胱

【目的要求】

掌握膀胱的形态、位置和膀胱三角的特点。

【教学内容】

膀胱的形态和位置、膀胱壁的结构。

第四节尿道

【目的要求】

掌握女性尿道的位置、构特点及开口部位(男性尿道见生殖系统)

【教学内容】

女尿道。

第八章男性生殖系统

概述

【目的要求】

掌握生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教学内容】

生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第一节男性内生殖器

【目的要求】

1.掌握睾丸、附睾的位置及形态结构,输精管的行程、位置,精索的位置及其组成,前列腺的位置。

2.了解精囊和尿道球腺的位置以及射精管的组成和开口。

【教学内容】

睾丸、附睾、输精管、射精管、精囊、前列腺和尿道球腺。

第二节男性外生殖器

【目的要求】

1.掌握阴茎的分部和结构。

2.了解阴囊壁的一般结构。

【教学内容】

阴囊、阴茎。

第三节男性尿道

【目的要求】

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弯曲。

【教学内容】

男尿道。

第九章女性生殖系统

第一节女性内生殖器

【目的要求】

1.掌握子宫的位置和形态结构,卵巢的位置和形态,输卵管的位置和分部,阴道的位置和阴道穹。

2.了解子宫的固定装置。

【教学内容】

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

第二节女性外生殖器

【目的要求】

1.掌握尿道口和阴道口的位置。

2.了解女性外阴的一般形态。

附一女性乳房

【目的要求】

掌握女性乳房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附二会阴

【目的要求】

1.掌握会阴概念、坐骨肛门窝的位置。

2.了解会阴的位置和分部及会阴的层次结构;了解坐骨肛门窝的形态和内容物

【教学内容】

女性外生殖器、女乳房、会阴。

第十章腹膜

【目的要求】

1.掌握腹膜壁层,脏层和腹膜腔,男、女盆腔腹膜陷凹的名称、位置。

2.了解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小网膜、大网膜、网膜囊和网膜孔的主要形态、位置,各系膜的名称,腹膜的一般功能。

【教学内容】

腹膜的配布和功能,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腹膜形成的结构。

脉管系统

总论

【目的要求】

掌握循环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教学内容】

循环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第十一章心血管系统

第一节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循环路径。

2.了解血管吻合以及侧支循环。

【教学内容】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的径路,血管的吻合和侧支循环。

第二节心

【目的要求】

1.掌握心脏位置、外形、各腔结构、传导系统、血管分布及体表投影。

2.了解心壁和心包的形态结构。

【教学内容】

心的位置和外形,心的各腔,心壁的构造,心的传导系统,心的血管,心包和心的体表投影。

第三节动脉

一、肺循环的动脉

【目的要求】

1.掌握肺动脉和肺静脉的位置。

2.了解动脉导管索的位置。

【教学内容】

左、右肺动脉。

二、体循环的动脉

【目的要求】

1.主动脉

掌握主动脉的分段和其重要分支。

2.头颈部动脉

(1)掌握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起止、走行位置及其分布范围,甲状腺上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脑膜中动脉、颞浅动脉的起始及分布范围。

(2)了解颈动脉窦及颈动脉球的位置和一般功能,舌动脉分布范围。

3.锁骨下动脉

掌握锁骨下动脉的起止、走行位置,甲状腺下动脉、椎动脉和胸廓内动脉的起始及分布范围。

4.上肢动脉

(1)掌握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的起止、走行位置及分布范围。

(2)了解掌浅弓和掌深弓的组成及其分布。

5.胸部动脉

了解胸主动脉的分支及分布范围。

6.腹主动脉

(1)掌握腹腔干三大分支的名称及分布范围;掌握肠系膜上、下动脉和肾动脉的名称和分布范围。

(2)了解腹腔干三大分支后的各级分支,肠系膜上、下动脉分支的名称,肾上腺中动脉和睾丸动脉的名称及分布范围。

7.髂总动脉

(1)掌握髂总动脉、髂外动脉的走行位置,髂内动脉的起始及分布范围。

(2)了解子宫动脉、直肠下动脉、阴部内动脉、闭孔动脉和臀上、下动脉的起始及分布范围。

8.下肢动脉

(1)掌握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的起始、走行位置及分布范围。

(2)了解股深动脉的分布范围。

附全身主要动脉体表投影、摸脉点、止血部位

掌握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股动脉、腘动脉和胫前动脉的体表投影,面动脉、颞浅动脉、肱动脉、桡动脉、股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摸脉点,颈总动脉、颞浅动脉、面动脉、锁骨下动脉、肱动脉、指动脉、股动脉和腘动脉的止血部位。

【教学内容】

主动脉、头颈部动脉、锁骨下动脉、上肢动脉、胸部动脉、腹盆部动脉、下肢动脉、全身主要动脉的体表投影、摸脉点和止血部位。

第四节静脉

一、肺循环的静脉

【目的要求】

掌握肺静脉起止。

【教学内容】

肺静脉。

二、体循环的静脉

【目的要求】

1.上腔静脉系

(1)掌握上腔静脉、无名静脉、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的收纳范围和汇入,颈外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的起始、走行位置和汇入。

(2)了解面静脉、下颌后静脉、肋间后静脉和奇静脉的位置、收纳范围和汇入。

2.下腔静脉系

(1)掌握下腔静脉收纳范围和汇入,肝门静脉组成、位置、收纳范围及侧支循环,髂内静脉、髂外静脉、肾静脉、睾丸静脉、肝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的起始、走行位置及汇入。

(2)了解腹前壁静脉的组成和回流;了解腰静脉、肾上腺静脉的回流。

【教学内容】

上腔静脉系和下腔静脉系。

第十二章淋巴系统

第一节总论

【目的要求】

掌握淋巴系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教学内容】

淋巴系的组成和其主要功能。

第二节淋巴导管

【目的要求】

掌握胸导管的组成,走行位置、收纳范围和汇入、右淋巴导管的组成、收纳范围和汇入。

【教学内容】

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

第三节淋巴结的位置和淋巴引流范围

【目的要求】

掌握下颌下淋巴结、颈外侧浅淋巴结、颈外侧深淋巴结、腋淋巴结和腹股沟浅、深淋巴结的位置、收纳范围和其回流。

【教学内容】

头颈部的淋巴结,上肢的淋巴结,胸部的淋巴结,下肢的淋巴结,盆部的淋巴结,腹部的淋巴结。

第四节部分器官的淋巴引流

【目的要求】

了解肺、食管、胃、肝、直肠、子宫和乳房的淋巴回流。

【教学内容】

肺、食管、胃、肝、直肠、子宫和乳房的淋巴回流。

第五节胸腺

【目的要求】

了解胸腺的作用。

【教学内容】

胸腺的作用。

第六节脾

【目的要求】

掌握脾的位置、形态;了解脾的主要功能。

【教学内容】

脾的位置、形态和主要功能。

第十三章感觉器概述

【目的要求】

掌握感觉器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教学内容】

感觉器的组成及其主要功能。

第十四章视器

第一节眼球

【目的要求】

掌握眼球壁各层的位置、分部及主要形态结构,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的位置及形态结构,眼底的形态结构。

【教学内容】

眼球壁、眼球内容物。

第二节眼副器和眼的血管

【目的要求】

1.掌握上、下睑、结膜和泪器的名称、位置及分部。

2.了解眼球外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

【教学内容】

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

第三节眼的血管和神经

【目的要求】

了解眼的动脉、静脉和神经。

【教学内容】

眼的动脉、静脉和神经。

第十五章前庭蜗器

【目的要求】

1.掌握前庭蜗器的组成和分部,耳郭的形态,鼓膜的位置、形态及分部,中耳的位置及三块听小骨的名称及连结,内耳迷路的组成、分部及主要形态结构。

2.了解声音传导径路,外耳道的组成及弯曲,咽鼓管的位置和通向,鼓室各壁、乳突窦及乳突小房的位置。

【教学内容】

外耳、中耳、内耳和声音传导径路。

附一嗅器

【目的要求】

掌握嗅细胞的神经元构成。

附二味器

【目的要求】

掌握四种舌乳头的神经支配。

附三皮肤

【目的要求】

了解皮肤的分层。

【教学内容】

嗅器、味器、皮肤。

第十六章神经系统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和组成及基本功能,神经系统中的常用术语(白质、灰质、髓质、皮质、纤维束、神经核、神经节和神经的概念)。

2.了解神经元的构造、分类和神经元间的联系,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中医学中对神经系统的有关记载。

【教学内容】

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区分,中医学对神经系统的有关记载,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和常用术语。

第十七章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节脊髓

【目的要求】

1.掌握脊髓的位置、外形、脊髓节段概念及脊髓灰质的形态结构,白质的重要传导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前束及侧束、皮质脊髓前束及侧束)。

2.了解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关系,红核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和脊髓的一般功能。

【教学内容】

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髓的内部结构和脊髓的功能。

第二节脑

一、脑干

【目的要求】

1.掌握脑干的位置、分部及主要形态结构,主要脑神经核的名称、部位及性质、薄束核和楔束核的位置及性质,脑干内的重要传导束。

2.了解红核和黑质的位置,脑干网状结构的一般概念及脑干的功能。

【教学内容】

脑干外形、脑干的内部结构、脑干各部的横切面和脑干功能。

二、小脑

【目的要求】

掌握小脑的位置及主要形态结构。2.了解小脑的内部结构及一般功能。

【教学内容】

小脑的位置和外形结构,小脑的构造和小脑的功能。

三、间脑

【目的要求】

掌握间脑的位置和主要分部,背侧丘脑的位置和主要结构,下丘脑位置、形态及其主要核团(视上核、室旁核),内、外侧膝状体的位置及一般功能。

【教学内容】

背侧丘脑、后丘脑、下丘脑。

四、端脑

【目的要求】

1.掌握大脑半球的位置、形态、分叶及其主要的沟、回、裂,重要的皮质中枢(运动中枢、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以及运动性语言中枢),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通过的主要传导束。

2.了解纹状体的组成,边缘系统的概念,联络纤维、连合纤维和投射纤维的概念。

【教学内容】

大脑半球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第十八章周围神经系统

第一节脊神经

【目的要求】

1.掌握脊神经的数目、组成及纤维成分,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组成和位置,膈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肋间神经、股神经、坐骨神经、腓总神经、腓浅神经、腓深神经、胫神经和阴部神经的走行位置及分布;正中神经、尺神经、坐骨神经的体表投影。

2.了解颈丛皮支、脊神经后支(枕大神经、臀上皮神经)、胸背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臀上神经、臀下神经、闭孔神经和隐神经的分布,脊髓对肌和皮肤的节段性分布。

【教学内容】

脊神经的后支和前支,脊髓的节段性支配。

第二节脑神经

【目的要求】

1.掌握脑神经的数目、名称、总的纤维成分及出入颅部位,视神经、动眼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迷走神经和舌下神经的主要分布及其一般功能。

2.了解角膜反射的途径,嗅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前庭蜗神经、舌咽神经和副神经的主要分布及一般功能。

【教学内容】

十二对脑神经。

第三节内脏神经系统

【目的要求】

1.掌握内脏神经的区分、分布及功能,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位置,交感干的组成和位置。

2.了解腹腔神经节、主动脉肾神经节、肠系膜上、下神经节的位置及主要副交感神经节的位置;了解交感神经的分布,内脏感觉冲动的传入径路,内脏感觉的特点,内脏与皮肤的关联及牵涉痛。

【教学内容】

内脏运动神经、内脏感觉神经。

第十九章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目的要求】

1.掌握全身浅感觉的传导路;掌握躯干和四肢意识性的本体感觉传导路,锥体系运动传导路,视觉传导路。

2.了解瞳孔对光反射的途径,锥体外系的组成及功能。

【教学内容】

感觉传导路、运动传导路。

第二十章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室和脑脊液、脑和脊髓的血管

第一节脑和脊髓的被膜

【目的要求】

1.掌握脑和脊髓被膜的层次名称以及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和蛛网膜粒的位置及概念,硬脑膜窦的概念。

2.了解大脑镰、小脑幕的位置,海绵窦、上矢状窦、横窦、直窦和乙状窦的位置及汇入。

【教学内容】

脊髓的被膜和脑的被膜。

第二节脑和脊髓的血管

【目的要求】

1.掌握大脑动脉环的位置和组成,大脑中动脉的分布范围。

2.了解大脑前、后动脉的起始和分布范围,大脑的静脉及脊髓血管的一般概念。

【教学内容】

脑的血管和脊髓的血管。

第三节脑脊液及其循环

【目的要求】

1.掌握脑室的名称、位置及脑脊液的循环途径。

2.了解脉络丛的位置、组成和功能。

【教学内容】

脑室、脑脊液及其循环。

第四节脑屏障

【目的要求】

了解血-脑屏障、血-脑脊液屏障和脑脊液脑屏障的组成及作用。

【教学内容】

血-脑屏障、血-脑脊液屏障和脑脊液脑屏障

第二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目的要求】

1.掌握内分泌器官和内分泌组织的基本概念。

2.掌握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胸腺、松果体和垂体的形态和位置。

3.了解上述各腺的一般功能。

【教学内容】

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和胸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运动系统教学重点有:颅底孔、裂、沟、管;肱骨上端、股骨上端结构;鼻旁窦;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椎间关节;膈肌、面肌、咀嚼肌、背肌、胸肌、腹肌;譬肌、前譬肌、大腿肌、小腿肌。

内脏学教学重点有:十二指肠分部。结肠的特征。直肠与肛管的区别。肝的结构和功能。气管及支气管的组成,分支。肺的结构和形态。胸膜形态与结构。肾的被膜。输尿管的狭窄部。膀胱三角。肾区。睾丸位置、形态、结构与功能。输精管的分部。前列腺的位置与分部。子宫的位置及固定装置。卵巢的位置、形态与固定装置。输卵管的分部。肝的韧带。网膜囊和网膜孔的毗邻。胃与脾的韧带。腹膜与腹盆腔脏器之间的关系。

循环系统教学重点有:心位置和外形及体表投影。冠状动脉的起止、行程和分布。心腔的结构。心传导系的组成。心的纤维性支架。大动脉干的走行与分支和分布。一些器官(如肝、胃、肾上腺、大肠、小肠、直肠、胆囊等)的血液供应。头静脉与贵要静脉收纳范围及注入部位。大、小隐静脉的收纳范围及注入部位。肝门静脉收纳范围及注入部位。奇静脉收纳范围及注入部位。面静脉收纳范围及注入部位。胸导管的引流范围和注入部位。

感觉器及内分泌系统教学重点有:眼球壁及内容物。鼓室6个壁及其结构。听小骨链及其作用。咽鼓管的构成。脑垂体、肾上腺与甲状腺的形态结构分泌激素种类及功能。

神经系统教学重点有:神经系统常用术语:如:灰质、皮质、白质、髓质、反射、神经核、纤维束、神经节。脊髓节段与椎体对应关系。脊髓丘脑束。薄束与楔束。脊髓小脑前、后束。锥体束。脑干内的神经核和非脑神经核。脑干内长的上、下行纤维束。小脑核的分类与小脑的功能。间脑的分部和各部的结构与功能。下丘脑的结构与纤维联系。大脑半球的表面结构与内部结构。大脑半球的纤维束分类及功能。侧脑室与基底核。以下神经的起始、走行、分支、分部及损伤后症状:(1)颈丛中膈神经;(2)臂丛中的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腋神经;(3)胸神经的节段性分支与分布;(4)股神经;(5)坐骨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十二对脑神经的起始核团及支配的结构。胸、腹、盆腔脏器的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支配。本体感觉传导通路。痛、温觉传导通路。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Willis环。脑脊液循环。脊髓的动脉供应。

2.教学难点:

运动系统的教学难点:眶的交通,翼腭窝,椎骨,筛骨、颞骨、蝶骨、腭骨,椎骨间连接。膝关节的构成、运动及相关肌肉。前臂肌、手肌和足肌的分群和功能。

内脏学的教学难点有:肝脏的结构和功能。Glisson系统。肝段。腹腔与腹膜腔的区别。腹膜襞、腹膜隐窝和陷凹。胸腔与胸膜腔区别。肺段。肾段。肾的结构。会阴肌,盆膈与尿生殖膈,腹腔与腹膜腔的区别。腹膜襞、腹膜隐窝和陷凹。

循环系统的教学难点有:心腔的方位。心间隔与心纤维性支架。心传导系的变异。一些器官(如肝、肺、胃、肾上腺、大肠、小肠、直肠、胆囊等)的血液供应。椎静脉丛、肝门静脉、面静脉。肺与膈的淋巴引流。头颈部的淋巴引流。

感觉器的教学难点是骨迷路与膜迷路。

神经系统教学难点有:脊髓灰质的板层。锥体外系的纤维束。脑神经核7种成分及在脑干内排列规律。小脑损伤的表现及解剖学机制。边缘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大脑半球的机能定位。臂丛神经的根、干股束支排列。一些肌肉的神经支配(如肱二头肌、蚓状肌等)。第Ⅲ、Ⅴ、Ⅶ、Ⅸ、Ⅹ对脑神经。锥体外系的传导通路。

要求学习时做到“三勤”、“二细”、“一及时”。“三勤”即勤动手:不怕脏,不迷信,亲自动手;勤动口:要勤读善问,互教互学;勤动脑:要多动脑筋,多分析,不要想当然。“二细”即细致观察和比较,细心寻认和辨别。“一及时”即及时复习。解剖学的教学课时数在不断压缩,而教学进度较快,新概念、新名词随教学深入,逐渐增多,要求同学课后及时复习、消化,不要造成学习上积重难返的被动局面。以上要求着重完成培养要求中的业务培养要求中的知识培养目标。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预习:同学们应按教学进度进行预习。这是学好解剖学的必要前提。

2.授课:分大班和小班授课两种形式。

(1)大班讲课:通常以80~120人,在教室进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为主要方法,引导同学深入自学。教师做到,对内容熟练而有机地概括,并不是一字一句不漏、面面俱到地照本宣科,要有利于激发同学独立思考。语言简练扼要,难点讲清,重点讲透,教师授课应科学严谨。教师授课,只是起到穿针引线启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因此,学生听课时,应情绪饱满,全神贯注,如一走神,可造成上不连下不通的脱接现象,影响听课效果。

(2)小班实验教学:通常每个教学班25~30人左右,在实验室进行,教师巡回指导。小班实验教学包括小班讲课和小班实验二种形式。

1)小班讲课,主要是在大班讲课理论内容没讲的直观性较强的章节,一般以小班进行理论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授课方式。积极推进PBL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小班实验:其目的并不仅仅验证大班讲授的理论,还有些是大纲所规定而大班讲授较难表达而未讲授的内容等,须通过小班实验才能完成。

3.实验教学:教师可采取提问或启发引导的复习形式,提示本次实验的内容和要求,再行实物示教,留下本单元2/3的时间,让同学亲自动手、独立观察和复习思考。最后由教师结合本单元实验的重点难点,或同学中普遍存在、而易于混淆和忽视的问题,加以小结。小结可采用讲解、提问、讨论或示教等方法进行。

不论大、小班教学,对形态科学,都应尽可能采用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实物、模型、挂图及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在应用标本、模型示教时,要注意给学生以正确的解剖姿势、方位,讲述应条理分明、概念清楚、部位准确。

五、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绪论1第一章骨学3第二章关节学4第三章肌学4第四章内脏总论1第五章消化系统2第六章呼吸系统1第七章泌尿系统1第八章男性生殖系统1第九章女性生殖系统1第十章腹膜1第十一章心血管系统3第十二章淋巴系统1第十三章感觉器概述1第十四章视器1第十五章前庭蜗器1第十六章神经系统总论1第十七章中枢神经系统5第十八章周围神经系统6第十九章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4第二十章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4第二十一章内分泌系统1合计 48

六、考核方法、成绩评定及评价方法

1.考核方式:闭卷(考核方法:通常是由教师利用课时提问理论、辨认实物、或对已学内容进行小测验等,结果以百分制计分法记入期末总评成绩。‚理论考试:解剖学内容授完后,学期结束前进行总考即期考,采取网上考试方式。ƒ评价办法:系统直接可对本次网上考试进行评价)。

2.考试成绩评定:平时考核(实物考试)成绩占总评的30%,理论考试占70%。

3.评价方法:计分方法:考查或实物考试总分的30%,记入总评成绩;理论考试分的70%,记入总评成绩。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系统体解剖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参考资料:

(1)系统解剖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正常人体解剖学(上海科技出版社)

(3)格氏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4)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5)正常人体解剖学习题集(上海科技出版社)

(6)《中西医结合人体系统解剖学》网络课程

(网址:http://210.36.99.24/zxyjhrtxtjpx/Index.asp)

撰写人:廖彦博审核人:梁明康

相关推荐: